国内农业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与前景探讨

点击数:677 | 发布时间:2025-01-29 | 来源:www.ziyubo.com

    1农业生态旅游内涵

    现在,农业生态旅游有多种称谓,容易见到的有“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农园”、“田园旅游”、“绿色度假旅游”等近10种称谓[1-3]。农业生态旅游内涵界定为:以乡村生态环境为背景、以生态农业和乡村文化为资源基础,以都市居民为主要目的市场,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娱乐、度假、求知、回归自然等各种旅游需要为目的,通过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美学、旅游学和可持续进步理论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布局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将农业开发成为以保护自然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集生态农业建设、科学习管理、旅游产品生产与游人观光生态农业、参与农事劳作、体验农村情趣、获得生态常识、农业常识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活动。

    2国内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的农业生态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此后得到了较为飞速的进步,1998年国家旅游局适应这一形势推出了“华夏城乡游”的主题旅游,回归自然的农业生态旅游成为了一项要紧旅游内容。此后出现了一批农业生态旅游项目 [2-5],在农业生态旅游整个进步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三个特点:1)以观光、休闲的功能为主。主如果“农家乐”的形式,观赏成份较多,带有较少部分的参与性与体验性;2)与旅游业相结合。农业生态旅游项目是旅游商品的组成部分,农业生态旅游景区总是挨近其它旅游景区景点,依靠于旅游景区、景点的进步带动生态农业旅游的进步;3)农业生态旅游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域,大城市周围及特点农业区域。

    农业生态旅游的进步为旅游地的社会和经济进步提供了新的机会。但旅游者和旅游开发者是一种外在的干扰原因对旅游区生态协调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影响。假如生态旅游管理不当、干扰程度超越系统本身所承受的阈值,均会对农业生态旅游带来不利影响。另外因为国内农业生态旅游的特殊性,在其飞速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防止的带来一系列问题。为了满足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进步的需要,文章系统总结现在国内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拟定相应的政策手段提供参考和建议。

    2.1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认识误区

    现在在国内农业生态旅游的定义相当模糊,很多乡村旅游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生态旅游的内涵理解不够,他们总是从我们的角度去理解城市游客的需要,把城市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目的,于是盲目花大本钱改变硬件设施,大规模地扩建多层住宿楼房,房子过分装修,把乡村小道改为水泥路面,菜园田垅改为停车点,添置卡拉OK和电子游戏机等。可惜这类举措不只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使其失去浓郁的乡土气息,让追求原生的乡土建筑和自然的生态景观而来的乡村旅游者失望,扭曲了进步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本质和目的。

    另外一些地方仅仅把生态旅游作为独特的“拳头商品”参与市场角逐,而不考虑环境保护。是不是是真的意义上的生态旅游,旅游企业并不关心。某些旅游企业觉得只须让旅游者走进大自然、赏析大自然,满足了旅游者的需要就是所谓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成为部分旅游企业的一种营销方法,以满足自己利益,而忽视了生态旅游更深层次的意思。

    2.2政府职能发挥不到位,农业生态旅游无序进步

    农业生态旅游在国内出现已有20多年,涉及林业、农业、水利、建设、旅游等海量部分,但政府并没发挥指导用途;因缺少统一规划、管理和引导,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建设重复紧急,遍地开花,特点不明显;同时水电、道路、通讯、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不健全,难以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服务水平很难保证,明显滞后于生态农业旅游的进步速度,影响了农业生态旅游进步的潜力,制约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进步。

    2.3地方特点不明显,旅游商品单一

    农业生态旅游应具备独立性,有鲜明的农业特点以区别于其他旅游景区,充分体现其“农”趣、“农”味、乡土气息。但现在国内农业生态旅游多集中在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商品,开发项目多为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垂钓园等,很多乡村旅游活动只不过“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商品雷同,品位不高,未形成系列旅游商品,致使游客在乡村的滞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或者虽然已注意到农业生态旅游产品研发的参与性,但对其深度的挖掘不够,活动形式过于单调,落入“春天赏花,秋天摘果”的套数。如山东烟台福山区现在就有185个村打造了示范园,示范园区面积达8293亩,仅长岛县就打造了20个民俗文化村,渔家乐就有700个渔户。因为内容的雷同,游客游览后,常会大失所望,重游率极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点也不明显,未形成产业化生产,具备地方特点的纪念品类型不多、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且生产主要停留在家庭作坊水平,经济效益不明显。

    2.4旅游活动参与程度低,缺少专业管理者与从业职员

    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法其进步空间巨大但就其专门的旅游人才来讲,却十分匮乏,导致旅游项目少、参与程度低。现在,农业生态旅游活动主要以观花采果为主,没充分有效地借助农事活动,使旅游项目贴近农家生活,大部分游客只能玩牌、聊天,游客的参与和互动活动不多,没结合生态农业的特征,推出具备常识性和趣味性的旅游项目,很难使游客产生深刻的体验,难以满足游客多层次、多元化和高品位的旅游需要,特别是少年儿童求知、求真、求趣的需要。

    而缺少专门的农业生态旅游人才,直接致使目前农业生态旅游中管理者与从业职员参差不齐,主如果农民自发的营运管理,家庭作坊式的经营;另外,农业生态旅游项目设计、规划、开发、营销推广策划等方面投入力度不够。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粗糙,只重视自己经济效益,忽视对周围生态环境导致的破坏。因此,通过行业常识、服务技能、服务意识等的培养,提升农业生态旅游服务的软环境,对扭转现在出现的问题、应到农业生态旅游的健康进步具备要紧意义。

    2.5与农业生态旅游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伴随世界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也面临着前所未有些进步机会,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依托性、关联性非常强的产业,它的健康进步也需要以法制为保障。但近年来国内农业生态旅游飞速发展的同时,政府政策拟定不到位,没有关的政策法规颁布,或是执法不力;缺少有关的水平标准、卫生许可、从业资格认证等规范法规颁布起指导与规范有哪些用途,致使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上的盲目性、低水平重复建设,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农业生态旅游的微观管理方面,因为大部分民营资本的进入,使用的是家族式管理,用人规范极不健全,任人唯亲的现象常见存在,让一些本来无乡村景点管理才能的人居于管理部门,导致内部管理混乱,从而严重干扰了农业生态旅游的顺利进步。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加快农业生态旅游的立法节奏,加强其行业的管理力度,规范农业生态旅游市场已经势在必行。

    2.6农业生态旅游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

    随着着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飞速发展,原本闭塞的乡村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乡村原有些清爽、自然、带泥土气息的空气品质正随着着游客的很多增加与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而日益降低。游客丢弃的饮料瓶、烟头、食品袋,经营者遗留下的生活垃圾,开发商抛弃的建筑垃圾在乡村旅游区的水面、路边、田间随处可见,紧急地破坏了乡村旅游地的环境卫生,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和健康安全。不适当的开发建设、缺少规划的饭店和娱乐场合、游客的随便采摘都是破坏乡村旅游地植被的祸首。伴随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进步,旅游对当地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目前:乡村文化可能被游客带来的文化同化;传统文化可能舞台化、产品化;乡村朴实的民风和生活秩序也会遭到破坏。这类将从其次妨碍乡村旅游的进步进程。

    2.7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进步问题

    农业生态旅游的基础是农业体系内部功能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合理性。但现在,部分农业生态旅游景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过分依靠非自然技术方法,大兴土木,城市化、人工痕迹明显,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是与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进步道路相背而行的。农业生态旅游中的“农业”内涵,应定坐落于旅游与生态农业协调所体现的地域特征,即地域生态农业特点和地域农业文化特点。根植于符合自然生态的生态农业和传统的农村民俗文化需要加以维持并得以充分体现,开发时应选择生态效益型道路,注意维持文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看重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如此才能达成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进步。

    3国内农业生态旅游进步的前景

    国内是进步中的农业大国,进步生态旅游农业可缓解资源、环境和人口重压,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使其纳入良性循环,达成农业可持续进步。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人类存活和生活的空间日益“钢筋混凝土化”,加之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大家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欲望与日俱增。而伴随大家可自由支配收入和时间的增多,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也向更高层次和多样化进步,大家的价值观、消费观及审美观都发生了变化,旅游已渐渐成为大众最时髦的消费方法之一。同时因为常规旅游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与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家提出了旅游可持续进步的看法,而农业生态旅游,既符合农业持续进步的需要,又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商品,满足旅游业持续进步的需要。尽管国内进步生态旅游农业起步较晚,但因为国内是一个农业大国,且生态环境具备多样性,因而进步生态旅游农业的有利条件不少,前途远大。

    3.1有着深厚的生态农业基础

    农业生态旅游的一大特征是它体现了各地迥异的文化特点。国内农业生产已有数千年历史,长期以来国内人民形成了种养地结合、不断培肥地力的优良传统,加之地域辽阔,民族海量,因为生态环境条件和文化传统差异,不同地区具备不一样的农业生产习惯和土地借助方法,乡土文化资源也极其丰富,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态农业种类,为农业生态旅游增强了吸引力。

    3.2丰富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

    国内地域辽阔,地貌多姿,气候多样,物种繁多,各地自然生态环境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从南到北,有热带森林、江南水乡、中原大地和北国风光;从西到东有西部高原、中部盆地、东部海滩。国内农业源远流长,产生了十分丰富的具备民族特点的农业文化和文明,如国内传统的牛拉犁、水推磨、石舂米、家织布等无论对外国人还是国内城市居民均颇具吸引力。除此之外国内的民族风情、乡土文化艺术、特点烹食风味和乡村居民建筑等都以其独特风格吸引着海量游客。

    3.3充足的农业生态旅游客户资源

    农业生态旅游既然是旅游业,其进步与旅游业的整体进步密切有关。近年来,旅游业一直维持了稳定而高速的增长。其中,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增长速度不同。从1994~2000年,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了122%,每年平均增长14.2%;国内旅游收入增长了210%,每年平均增长20.8%。国内旅游增长速度远远超越入境旅游。但到2000年为止,旅游外汇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之比仅为1:2.5,国内旅游仍有非常大进步空间。鉴于农业生态旅游的特质,其需要主体主要来自国内游客,因此客户资源有充分保证,对农业生态旅游的需要也将维持一个旺盛的态势。其次,伴随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喧嚣中生活的市民已渐渐认识到新鲜的空气、安静的环境、成片的森林、空旷的田野等大自然景色对其身心的要紧,乡村田园的泥土气息与瓜果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和纯朴的民情,清爽的绿色食品与有趣的农业生产劳动等,很大地吸引了大中城市居民。

    3.4农业生态旅游投入少、收益高

    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成本相对较小,而且因为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较小。其次,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飞速产生经济效益,包含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比如:农商品在打猎、垂钓等旅游活动中直接销售给游客,其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并且降低了运输和销售成本。

    4小结

    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生态农业与旅游结合的新型产物,特征鲜明进步前景巨大。本章主要从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进步的内涵着手,系统剖析了国内现在进步农业生态旅游所面临的7个问题,并指出从农业生态旅游自己基石、需要对象和投入产出效益来看,具备广阔的进步前景,将成为国内旅游业进步的一个要紧方向。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